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深耕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保障乡村清洁能源供暖。水文二队发挥技术优势,整合已掌握的水文地质、农业地质、地热资源勘查利用开发等方面的地质资料,为德州、滨州、东营等地的社区和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保障乡村清洁能源供暖。水文二队发挥技术优势,整合已掌握的水文地质、农业地质、地热资源勘查利用开发等方面的地质资料,为德州、滨州、东营等地的社区和农业园区供暖问题提供地质技术支持。先后为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用于社区集中供暖和农业科技园温室种植的地热供热配套系统工程和济南市泉城花海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分别用于农村社区居民供暖和花卉农业种植供暖,供暖面积近40万平方米,每年将节约标准煤约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万余吨。

为更好推广该模式,水文二队与中石化绿源公司合作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探索。2020年开展聊城市莘县新城深层地热及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在地热清洁能源供暖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等方面建立了“以回灌为前提、以持证开采为根本、采灌结合、以灌定采、总量控制、科技管矿”的地热开发利用的“德州模式”,并在更多领域发挥优势,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满满的地质力量。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关键技术体系,发布《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行业标准。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冉 通讯员 张晓燕 德州报道

一项项成果的取得是水文二队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结果,新时代他们又向更高的目标发起了冲击。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新能

积极探索开创清洁能源勘探先河

该队主编山东省地方标准7项、建立标准化试点1项,确立了在地热尾水回灌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山东省地热田成矿模式、采灌均衡资源评价与找矿突破”获2018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地热资源探测理论技术突破与清洁供暖产业化应用”获2019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研制的仿生耦合PDC钻头等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还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山东省实现地热清洁能源的开发和永续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水文二队立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黄河国家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先后获批山东省科技厅“地热清洁能源探测开发与回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首个地热方向院士工作站和“山东省地矿局地热资源勘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创新团队”等,建立了国内首个“大型野外地热回灌模拟试验场”和山东省首个研究地热开发与地面沉降关系的分层沉降监测示范工程。成立了教育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研究中心德州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开展山东省首个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试验与潜力评价前沿研究、压缩空气深地储能中试试验,在服务德州减污降碳上拥有了科技新举措。

近年来,水文二队围绕地热资源可持续勘查开发利用、碳储存、碳利用等领域开展地质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推进科技创新,进行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创新驱动,成为清洁能源资源勘查开发的倡导者、先行者!

“今后,水文二队全体干部职工将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践行‘地质报国、事业立局、科技引领、有为有位、争创一流'的山东地矿工作理念,在地热清洁能源勘查评价、大口径深部能源资源勘探及地质科技创新上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立足服务地方发展,助力我省‘双碳'目标落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水文二队党委书记、队长吴晓华说。

1997年,成功实施第一眼地热井,拉开向地热行业进军的序幕。2002年,在胜利油田孤岛社区完成地热井勘探工程,打响“山东地矿”地热施工品牌。2007年,在河北霸州完成地热5井,为水文二队开拓全国市场奠定坚实基础。2008年,开辟青海钾盐勘探市场,至今在青海完成钾盐钻探项目26个,累计钻探进尺4.2万余米。2011年,承担国内首个干热岩勘查试验项目——山东利津干热岩调查项目。2013年,开展干热岩勘探工作,在青海完成DR4干热岩钻孔。2014年,开展页岩气勘探工作,在东营完成济页参1井勘探。2016年,完成我国东南沿海深部地热科学钻探HDR-ZK01井施工,这是国内首个超4000米干热岩科学勘探孔。2017年,仅用8个月在青海冷湖镇马海地区完成深层卤水钾矿预查项目勘探工程,创山东省地矿局青海钾盐全孔取心深度纪录。2021年,实施青岛市即墨区环秀湖人才综合体清洁供暖项目地热井工程,为“中深层同轴换热技术”区域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今年,实施大同盆地重点地区深部高温地热资源详查勘探工程。

文章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网址: http://www.swdzgcdzzz.cn/zonghexinwen/2022/1017/868.html



上一篇:高科技助力地震抢险救灾!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
下一篇:水利工程专业好就业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投稿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版面费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文发表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