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第八届侨界贡献奖人物风采录(二十二)施斌: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施斌,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地质工程与信息技术系主任、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

施斌,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地质工程与信息技术系主任、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数十个科研课题和项目的负责人。

创新模型方法,构建完善体系

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是一类集传感与传输为一体的新型传感技术。在原理上,传感光纤犹如人体感知神经,可对大规模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进行远程、长距离、长周期、连续监测,解决常规点式和电测类技术无法满足的监测需求,但要实现其实际的监测功能,在理论和技术上极富挑战性。

传感光缆的感测性能取决于纤芯、包层、涂覆层和基材之间的耦合性。施斌建立了传感光缆多层结构力学模型,剖析了高弹模纤芯与低弹模涂覆层和护套之间的应变传递能力,提出了以应变传递系数为依据的传感光缆感测性能评价标准。

传感光缆与被测岩土体之间的耦合性直接影响光纤的监测结果。施斌建立了纤—土界面变形协调及渐进性破坏力学模型,以局部应变软化为基础,提出了纤—土耦合时效判据,建立了光纤测值可靠性评价标准。

土体水分场长距离原位监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施斌提出以线源热耗散原理的水分场光纤监测方法,建立了土水热传导分段函数模型,解决了水分和渗流场光纤监测的理论瓶颈。

石英光纤的应变可测范围一般?。施斌采用差异变形转换模型,建立了基于精巧换能结构的多尺度变形与光纤小应变间的关系,提出了光纤大变形监测原理。

国际桥梁维护与安全协会创始人Casas教授在综述论文中高度评价了施斌等在光纤监测方面的成果,认为它具有“incomparable potential”、“impressive versatility”。鉴于施斌在岩土工程光纤监测技术领域的影响力,2014年剑桥大学特邀他参加“基础设施光纤传感剑桥大会”,并作大会报告。

创制新型设备,攻克技术难题

传感光缆是实现岩土工程多场分布式监测的“神经”。施斌创制了岩土工程应变、应力、温度、位移、水分、渗流等多场分布式传感光缆系列;研制了水分和渗流场监测的主动变温光电复合传感光缆、米级量程的大变形光纤传感器、厘米级空间分辨率的温度光纤测管等;提出布里渊频谱分解方法,突破了米级空间分辨率的极限,大大提高了分布式应变解调设备的性能。

施斌还提出了多种功能化结构成缆技术,使直径不足0.2mm光纤的抗拉强度提高1000倍以上,满足了岩土工程恶劣环境下的高强度要求;设计了耐高温、高抗压的封装结构和分节传递安装工艺,实现了对千米以上钻孔的深部岩土体多场监测;研发了非金属耐腐蚀特殊封装工艺,保证了海洋基础工程光纤传感器的成活率。

为推广光纤监测技术应用,施斌主编和参编了3部光纤监测相关的国家标准、地质灾害和基桩监测行业规程。

目前已有80余种技术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传感光缆出口至美、英等国。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外300余个科研和工程项目,如世界上首个千米级深井接地极、世界上埋深最大的锦屏电站蜗壳、世界五宫之首的北京故宫城台、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PCCP管等的监测与评价,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解决了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监测问题。

揭示微观机理,助力防灾减灾

掌握工程土体灾变的细微观机理,对于土体灾变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施斌创制了基于CT的可变速推移装置,揭示了土中裂隙的发育过程,深化了地基土在极限荷载下破坏机理的认识;提出了黏土片和团聚体定向分布函数的确定方法,完善了Bazant黏性土微观力学模型,揭示了各向异性土的应变速率变化规律和对蠕变的影响。成果将黏性土细微观结构与土力学模型结合了起来,推动了结构性土力学的发展,为防治土体灾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利用光纤监测技术优势,结合土结构研究成果,发现了地面沉降中的负压现象,提出了土体压缩潜力评价新判据;揭示了边坡加筋机理及失稳演化规律,确立了土质滑坡预警的应变阈值;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上,揭示了城市环境中土体热岛效应的强度和机理。为减轻土体灾害,研发了基于物理、化学、生物原理的纤维加筋、高分子土壤固化和微生物加固等土质改性新技术,丰富了我国岩土工程防灾减灾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文章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网址: http://www.swdzgcdzzz.cn/zonghexinwen/2021/0305/515.html



上一篇:鲁北院发挥地质优势 服务绿色雄安建设
下一篇:山西:地质找矿成果丰硕 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投稿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版面费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文发表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