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浅谈滑移泥石流堆积体路基工程施工的监测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走向山区,而山区的复杂多样地形对于基础设施的施工是一项挑战,特别是在泥石流堆积体段路基施工是我们一直在突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走向山区,而山区的复杂多样地形对于基础设施的施工是一项挑战,特别是在泥石流堆积体段路基施工是我们一直在突破的课题。

本文以云南华丽高速路基穿越泥石流堆积体的施工为工程依托。先综合分析路基施工区域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全面了解路基段的地质情况及泥石流堆积体的滑移反向。接着对路基进行地质钻孔并取芯,进一步确定泥石流堆积体的地质情况,然后对泥石流堆积体滑移方向进行深层-水平位移进行监测,从而得出其滑移的相关参数及滑移的具体方向,同时对该地区进行沉降观测,得出沉降速率,结合得到的土层体参数,利用岩土力学和泥石流动力学中的力学公式近似计算出极限动力,按照相关规范及动荷载及及抗滑桩静荷载的抵抗能力,从而确定抗滑桩的位置及结构形式。最后通过专业理正软件进行模拟验算,并在施工完成后,对区域内沉降观测点进行监测,确保其路基施工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1 泥石流堆积体滑移的条件及危害

路基在泥石流堆积体段施工,对于地质及水文情况复杂的地段,施工时易造成边坡失稳,形成工程滑坡。而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泥石流堆积体前有滑动空间和切割面。易发生在中国西南丘陵山区,其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峭,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

而泥石流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它严重的威胁着国家及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对路基等工程施工存在严重的威胁,易造成滑塌、坍塌,开裂等严重的事故,如何确保泥石流堆积体的整体稳定性,对其工程施工前的全面监测的精准性是前提条件,也是关键所在。

2 工程背景

路基工程为一小段路基,起止点桩号为 K46+834 ~K47+020,长186m,穿越泥石流堆积体中部段,东侧连接灰坡特大桥,西侧连接一座特大桥。

泥石流堆积体东侧发育一条河流冲沟,山体坡度较缓,呈15 ~25°,坡面有厚度较多的残坡积粉质黏土、碎石层,为上部山体风化剥蚀堆积形成,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多为含砂、粉土的块石、碎石、角砾和漂石,堆积体沿路基施工路线宽350m,长500m,厚度为21 ~31.2m,体积约为4.73×106m。

泥石流堆积区降水呈现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年降雨量达到1000 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为7 ~10 月份。雨季季节时,路基东侧冲沟洪水流量较大,冲刷着泥石流堆积体底部。

3 滑移泥石流堆积体的探测

通过现场踏勘了解泥石流滑坡体现场表层地下水情况及取样研究表层土质情况,然后利用地质钻孔充分了解泥石流堆积体的整体地质分布构造情况,并通过取芯实验得到土层地质的部分力学参数。过程中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点,利用深层水平—位移探测了解泥石流堆积体滑移情况,设置沉降观测点,了解各区域泥石流堆积体沉降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泥石流堆积体出现局部开裂现场,我们对其进行观测,了解其裂缝变化曲线。

3.1 地质钻孔

利用原有地勘设计地质钻孔和桥梁Y50-1 人工挖孔桩地质设计图的地层分布图,为了确保地质构造的准确性,在其中间补充地质钻孔,探明泥石流堆积体的具体岩层情况。

通过地质钻孔取芯得出泥石流堆积体的基岩深度及不稳定土层的厚度,然后结合基岩深度利用三角函数近似计算出泥石流堆积体滑动面与水平面滑移平均角度,即近似接近实际泥石流滑动角度。

地质钻孔所取得的样本通过实验对比得出不稳定堆积体土层其为粉质黏土,现对其不同深度取样,因其地区年降雨量较多,温度相差不大,故要研究其粉质黏土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大小是否受含水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粉质黏土伴随着含水量不断增大,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不断下降,当达到饱和含水率时,相对原状土层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下降了50%-60%。

3.2 岩体深层水平位移(测斜孔)监测

测斜仪的工作原理是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变化量,从而计算出土层各点的水平位移大小。通常在坝内埋设一垂直并互成90°四个导槽的管子,当管子受力发生变形时,将测斜仪探头放入测斜管导槽内,逐段(50cm 一个测点)量测变形后管子的轴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夹角sinθi,并按增量?di,即?di=Lsinθi。

对泥石流堆积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过程为:在泥石流堆积体滑移区域设置3 组滑移探测孔,其测孔深度依据区域基岩深度分别确定

文章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网址: http://www.swdzgcdzzz.cn/qikandaodu/2021/0217/492.html



上一篇: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索
下一篇:在水文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投稿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版面费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论文发表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